產品的SKU 屬性,也叫銷售屬性,它會影響到庫存和價格。買家購買、商家進貨、供應商備貨、工廠生產都是依據SKU進行。
1.SKU的定義和通常應用:SKU=stock keeping unit(庫存量單位) ,是物理上不可分割的最小存貨單元。例如某件衣服有多種顏色、多種尺碼,系統會根據該商品關聯的SKU屬性的某個組合生成SKU。
2.SKU解決的業務場景:
1)個性定制:SKU可以用于更精準地理解用戶需求,多樣化產品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。
2)批次批號溯源:常見醫藥、化工、食品等行業,往往通過批次批號做產品溯源。
3)不同廠商/供應商來源。
4)不同銷售單位包裝:例如:按單瓶賣和按單箱賣價格不一樣,則需要單獨計算,避免簡單地進行單位換算。(也有些軟件采用多單位管理方式,本質上都差不多,都是實現了單位換算)
5)小參數差異(鞋碼,顏色等)。例如:在服裝、鞋類商品中,通常以:規格、顏色、款式來確定一款產品,即:一個SKU產品=單品。
3.SKU成本獨立的必要性。單獨設定SKU成本,指的是和基準產品的成本脫離自動計算關系。對于按單位轉換的情況、或者小參數區別,比如1箱=12瓶時,紅色藍色區別時,SKU成本=基準成本×單位換算;這時用自動關系即可。從前面SKU解決的業務場景中,由于個性定制、批次批號的不同、廠商/供應商的不同,通常需要單獨指定SKU產品的成本。另外,大多數SKU獨立成本來自于采購時價格不同的場景。
4.三種成本算法中SKU的計算邏輯。SKU產品和基準產品成本關系:1)手工指定:基準產品和SKU產品可以隨時分別修改產品表的成本值。2)加權平均:在設定基準產品為加權平均時,可同時設定SKU的初始化成本。在啟用后,基準和SKU根據分別入庫流水線自動計算各自的成本,并刷新到產品表成本字段。3)先進先出:類似加權平均,即:初始化時可分開,啟用后各自成本各自自動計算。
5.SKU成本獨立的核心意義。企業商品進行SKU管理,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減少庫存、減少損耗、節省有限資源,在成本計算中,SKU成本獨立有利于:1)精細化庫存成本控制;2)最大化采購選品/選商和銷售選品出庫的毛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