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數治稅打開了過去企業稅管黑盒。中國稅收征管經歷“經驗管稅”和“以票管稅”之后,迎來了“以數治稅”。“以數治稅”的分類精準監管轉變,要求企業將財務語言精準轉化為具體的業務語言。但是,業財鴻溝一直都存在。動態發展與實時新增的業務,財務工作尋求協同難度極大。
財務加班之謎:一堆票,多次款,一堆發貨單如何做好明細對應?……SaaS能解嗎?
解決業財鴻溝,本質是解決“三流”問題。
一、三流:資金流、發票流和貨物流。
“三流一致”這個概念來源于1995年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192號文,最初是用于證實:真實發生交易,有買賣雙方。它具體指:不僅收款方、開票方和貨物銷售方或勞務提供方必須是同一個經濟主體,而且付款方、貨物采購方或勞務接受方必須是同一個經濟主體。時至今日,資金流、貨物流多元化流轉成為常態,“三流”不一致不必然構成“虛開”,但要求有足夠的業務數據支持,尤其是發票中的明細數據,必須對應發貨的明細數據。
二、關于貨、款、票間的對應關系:
1.筆筆對應:發貨里的多個明細,對應到發票里的明細。
2.多筆對應/整單對應:多張發貨單對應一張回款,再對應一張發票。多筆整單恰好對應,不會有遺漏,數據關系相對不復雜。
3.交錯式對應:解決明細無法精確對應的問題。現實業務中,多數企業長期合作按照流式進行:持續拿貨,持續交錢,持續開票。傳統的對賬單按照時間流做對應。舉例,我們可以整理出4月份的貨,款,票全部流水數據,但是在兩個明細間沒有嚴格的對應關系。這種總數對賬法無法精確關系,也就意味著無法通過“以數治稅”。
交錯對應又分2種情況:
1)順序型。
第一筆貨付了一部分款
第二筆貨付了一部分款
第三筆貨付了一部分款
3筆貨加起來是17500,客戶只給了15000。錢還是要收的。將15000的款對應到明細,出現的差值,順序到下次再做匹配。
2)指定型。由雙方做業務指定,例如:指定某產品優先付款。三個單子均有abc三種產品,因為不能確定銷售情況,客戶只針對a產品做付款,后續根據實際銷售情況再對bc兩種產品付款。那么這筆款就只對應到明細產品a。
交錯對應衍生出的問題:1)發貨明細和回款的關系自由制定;2.回款和發票的對應關系相對明確。那么,企業不管是選擇先款后票,還是先票后款,均要實現款/票與貨明細的自由關系。
三、從以上3種對應關系,我們抽象出財務希望達到的目標:
1.每筆款明細指定發貨明細;
2.每張票有哪些明細;
3.公司a與b之間,欠款欠票欠貨,各單或總數做對比;
4.多對多關系,數值<金額>對應,即:票-貨的明細數據對應,部分匹配與全部匹配。
其中,多對多關系是財務最頭疼的。超兔CRM軟件訂單下對應產品明細,關聯出庫與發貨,可以通過訂單管貨物流。財務結算款票,利用<一筆多單>與<一票多單>,可以解決多對多關系:一個客戶下多筆合同訂單,針對未盡回款/未票開票的合同訂單,完成批量回款/開票操作。即:在多個需要結算的訂單里,幫財務合計結算尾款;以及滿足更復雜的場景,客戶回款是整數,拆分到多個合同訂單下,自動結算尾數。
其中的自動能力是財務比較在意的(以一筆多單為例):
① 自動拆分:根據所選合同訂單的應收或應開票金額拆分金額;
② 自動尾數:如整數回款或開票,拆分到最后一單時,自動計算拆分余額做尾單的記錄;
③ 自動校驗:錄入金額如果大于所選合同訂單的余額總數,自動提示報錯,避免漏拆或過拆。
如上,三流合一(票、款、貨)完美解決了多對多明細數據的對應關系。以數管稅,促進納稅遵從,國家完善現行稅制、加大稽查力度,致力于填補納稅大漏洞,不僅僅能規范市場公平;還有回籠的資金,將支持政策紅利以最快速度精準直達市場主體,利好中小企業。